新华社北京1月16日电题:新华社经济随笔:让民生《dnf私服》
新华社北京1月16日电题:新华社经济随笔:让民生温暖充盈在生活的细微处
新华社记者姜琳、黄垚
连日来密集召开的地方两会上,一份份新年“民生清单”备受关注。与往年相比,记者发现,各地列出的重点民生事越来越实、越来越具体。
从加装中小学教室空调、午休椅,到新增小区充电桩、智慧洗车站;从设置老年用餐点、认知障碍照护床位,到增加24小时开放公厕、平价商店;从设置“生育友好岗”,到免费为0至6岁儿童筛查孤独症、为环卫工人体检……
各地将民生“任务表”安排得愈发细致,让更多细分群体都能获得政策关怀。这无疑显示了近年来民生工作更加精益求精,更折射出各地真心实意把民生小事当作头等大事、努力让百姓日子越过越好的民生情怀。
民生温度,总是充盈在生活的细微处。暖气是否够热、买菜是否方便、小区环境是否整洁,都关系百姓切身利益。从微处着手、细处着眼,更能准确回应民生关切,解决急难愁盼。
在上海黄浦区西凌家宅路,记者了解到,这里的“美丽街区”改造充分吸纳居民意见,将口袋公园的矮桌变成座椅,还贴心地把座椅高度降低5厘米。
一把椅子的改造,蕴含着城市治理者对民生诉求的深刻洞察,也让每一位徜徉于此的行人真切感受到城市的温情与善意。
春运开启,记者在北京站、清河站等火车站看到,过去的“梳齿式”单向门不见了,取而代之的是轿厢式AB门、红外感应平开门、半高平开电磁门等新门型。拖着行李的旅客不再卡包,轮椅出行者也能无障碍通过。
一扇门的改变,体现了铁路部门服务思路的转变,不仅提升了通行速度,更提高了旅客心中的温度。
致广大而尽精微。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难点痛点,就是改革的出发点、落脚点;群众衣食住行中蕴藏的朴素愿望,就是发展的切入点、着力点。
对政府相关部门来说,需要以深入细致的作风,主动沉到基层一线,把工作抓具体,增强见事于细、见事于早的洞察力,善于在解决群众生活小事中做好为民爱民的大文章。
在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镇,为解决“最后100米”送餐难等问题,镇政府负责人和外卖骑手一起体验送外卖;在浙江嵊州市,三江街道丹桂社区招募了140多位“民情观察员”收集各类问题线索,增强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……
记者在一线采访中感受到,不少地方创新思路,精准锁定百姓所需,用一个个“小”进步,用日拱一卒的实干,托举起民生大幸福。
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。
经济发展越是承压前行,民生工作越是要抓紧抓好,以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。
更好的教育、更稳定的工作、更满意的收入、更可靠的社会保障、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、更舒适的居住条件、更优美的环境……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里,勾勒着每个人的“小确幸”。
当一个个诉求被认真倾听,当一桩桩百姓身边的烦心事变成舒心事,2025年的这一份份“民生清单”,将陆续变成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幸福图景。
新华社北京1月16日电题:新华社经济随笔:让民生( 2025-05-07 22:52:21版)
热门排行
- 1以科技助力绿色可持续发展 江苏苏宁银行ESG理念逐渐深入
- 2《求是》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《全面从严治党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》
- 3过年 | 数百名工作人员坚守岗位 守护美丽黄山
- 4甘肃检察大数据一体化平台获评“2022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检务创新案例”
- 5四川夹江持续推动公安“放管服”改革 全域通办获群众点赞
- 6“围炉煮茶致伤亡”再上热搜!消防提醒:保持通风
- 7浙江常山县检察院匠心护企 立足办案为企业发展减负挽损
- 8新华视点丨消除宫颈癌,还需迈过几道坎?
- 9全球连线|比利时小伙杜雅克在中国的第13个春节
- 10四川绵阳: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能升级 推动平安建设迈向更高水平